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方案将于7月4日起实施。欧盟委员会表示,对抽样的三家企业——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将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反补贴税;对参与调查但未被抽样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平均加征21%的反补贴税;未配合调查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将被加征38.1%的反补贴税。
目前,欧盟对进口车征收10%关税,加上反补贴税,比亚迪电动车至欧洲关税达27.4%,吉利30%,上汽高达48.1%。除了上述三家企业外,参与调查但未被抽样的企业包括:爱驰、江淮、宝马、奇瑞、一汽、长安、东风、长城、零跑、南京金龙、蔚来、特斯拉和小鹏,需额外缴纳21%反补贴税,总计31%。未配合调查的企业将面临48.1%的关税。此次征收的反补贴税税率超出预期,欧盟中国商会认为这将损害中欧汽车企业权益,扭曲公平竞争环境,并冲击正常经贸往来,对中欧经贸和双边关系构成挑战。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分析指出,若关税达20%,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将减少四分之一,贸易损失近40亿美元,预计损失将更大。欧洲本土汽车价格高昂,加征中国电动汽车关税将显著推高欧洲电动车价格,增加消费者购车成本,可能阻碍欧盟的电动汽车转型。
匈牙利国家经济部部长纳吉·马顿表示,匈牙利不同意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认为保护主义不是解决方案,合作和自由市场竞争才是需要的。
挪威(非欧盟成员国)财政大臣韦杜姆称,挪威不会跟随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认为此举“与本届政府无关,且不可取”。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38.1%的附加关税背离了全球合作,增加贸易冲突风险,并不利于提升欧洲汽车产业竞争力。
针对此事,德国三大车企也迅速表态。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支持基于世贸组织的自由贸易,强调保护主义将对各方造成消极后果。大众汽车反对征收“反补贴税”,认为其负面影响超过潜在利益,可能引发贸易冲突。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批评欧盟加税措施,称此举阻碍欧洲车企发展,损害欧洲利益,并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连锁反应。
中方反制措施尚不确定,传闻称中国可能提高大排量进口车关税,并考虑对欧洲葡萄酒和乳制品加税。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批评欧盟反补贴调查为保护主义,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稳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责欧盟委员会滥用“可获得事实”规则,人为夸大补贴项目,是保护主义行为,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资料来源于:中国汽车报、央视新闻、上海证券报、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