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选择语言
员工通道
返回
选择语言
返回
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锻造安全韧性供应链生态
发布时间:2022-07-25

碳中和目标下,汽车电动化与能源体系变革加速推进,带动锂电池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锂电池产能需求将达到7TWh。巨大的需求对于上游供应链带来巨大的机会和挑战。

2021年以来,供需错配导致产业链矛盾丛生,堵点、卡点、断点制约频出,核心技术成为“脱钩”的新壁垒,甚至触及产业安全底线。为此,系统把控不确定性风险,坚持底线思维,构建安全可控、更具韧性、可持续性、融合协同的新型供应链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1-1.png

 

7月21-22日,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隆重举行。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高工锂电承办的分论坛三上,与会专家学者和来自孚能科技、巴斯夫杉杉、新宙邦、贝特瑞、宜宾天原集团、欣旺达、科达利、多氟多、大族激光、奥普特等锂电产业链领袖,围绕锂电供应链策略、企业应变布局做了分享。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敬茂明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产业范围的产业竞争和合作,已经从企业产品层次更多提升到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层面,在新冠疫情冲击供给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变革重组的背景下,本次大会邀请大家基于全球视野研讨动力电池产业供应链生态构建问题,极具价值价值和意义。

近几年,四川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积聚锂矿采选、基础理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超过100户。现已具备锂矿年开采能力150万吨,基础理盐产能24万吨,正负极材料产能125万吨,动力电池产能100GWh,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超过41万辆,已签约项目约150个,总投资超过2200亿元,已经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体系最为完整、配套协作能力最强,发展势头最好的地区之一。

 

2-1-768x512.jpg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敬茂明

 

高工锂电是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分论坛三承办方,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为本场论坛主持人。他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迎来十年十倍的增长速度,在此背景下,构建安全、韧性、绿色的供应链生态已经迫在眉睫。

 

3-1.png

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

 

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在题为“从资源的角度看电池的发展”演讲中指出,碳中和的本质是能源问题、气候问题和发展问题。碳中和于中国而言是重要的变道超车、领先于国际的机会,推动碳中和相关技术、全面利用可再生能源最为重要。

成会明表示,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中,电化学储能技术将起关键支撑作用;同时需要摆脱锂资源依赖,持续探索新型非锂储能技术;并且需要加大力度迭代锂离子电池的回收与利用技术,降低成本、环境保护,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孚能科技总经理王志刚发表“由原生到协同——全球供应链重构下对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思考”主题演讲。他表示,全球供应链重构下,动力电池供应链呈现出网状化、多中心化、数字化、绿色化趋势发展。同时,缺矿产资源、缺绿电应用、缺有效产能、缺国产替代、缺长协恒心;战略布局成型慢、技术迭代降本慢、替代供应导入慢、有效规模释放慢、回收利用见效慢,成为动力电池供应链当前最为严峻的挑战。

王志刚认为,中国企业要引领产业发展,不同环节间的企业要实现互联互通,畅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尽量避免牛鞭效应,避免珍贵产能的浪费与错配,更好、更快满足最终用户的真实需求。加快上游供应放量、加快战略合作“网”联,由传统的链式协同转型升级为网状协同,加快技术创新驱动降本。

巴斯夫杉杉首席执行官杨捷在题为“打造低碳可持续供应链,和合作伙伴共筑全球领先的正极材料闭环供应”的演讲中表示,区域性供应链对于确保电池材料的可靠、弹性供应至关重要。巴斯夫杉杉已在北美、欧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地区布局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通过本地化供应及多元产品组合,为全球客户提供强大供应支持。

同时,巴斯夫杉杉践行负责任采购、推进低碳生产、加快回收利用,持续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高质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电池行业高性能正极材料供应商。

image.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左)    孚能科技总经理王志刚(中)    巴斯夫杉杉首席执行官杨捷(右)

 

新宙邦董事长覃九三发表题为“构建动力电池化学材料产业链新生态”主题演讲,他指出,随着锂离子电池从便携式能源走向基础能源,锂电材料正在从精细化工演变为基础化工。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预计接近2TWh,对应电解液需求超过180万吨。

应对全球市场变化,新宙邦的实践与坚守,是通过与全球伙伴进行长期稳定合作,共建绿色化学和循环经济。目前,新宙邦在全国拥有8个电解液生产基地、5个电解液关键材料生产基地,实现100万吨电解液产能布局。在海外,荷兰基地、波兰基地正在建设中。

贝特瑞总经理任建国博士在题为“面向未来的动力电池材料供应链布局策略”主题演讲中表示,动力电池材料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面临逆全球化、资源瓶颈、碳排放三大挑战。反映在负极材料行业,石墨矿作为负极原材料在海外的开发程度还很低,采用单一人造石墨负极技术路线的动力电池厂商从长期看存在供应风险,负极材料单位产能耗电量大。

任建国认为,唯有产业链协同布局,以技术创新和新资源开发保障长期供应,实现绿色零碳生产,才能实现跨越。同时,在动力电池发展初期必须减少单位产量的碳排放,不能先扩规模,再减碳。

宜宾天原集团董事长罗云发表题为“全面创新全面合作,实现锂电产业新发展”主题演讲,他认为,锂电产业已经进入一个长期高成长的发展时期,中国锂电产业面临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创新链和稳定的供应链构成的产业生态,是打造中国锂电产业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

宜宾天原的“十四五”计划是,打造完整的锂电正负极材料一体化业务体系,规划项目包括年产15万吨锂电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年产10万吨锂电三元前驱体项目、年产3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年产30万吨磷酸铁前驱体项目、年产10万吨无烟煤负极材料项目。同时通过打通资源及初级化工产业与电池回收及电池原料产业,形成大型长链一体化路径。

     image (1).png

新宙邦董事长覃九三(左)    贝特瑞总经理任建国博士(中)    宜宾天原董事长罗云(右)

 

动力电池构建安全、稳定供应链迫在眉睫,在圆桌对话环节,高工咨询董事长张小飞博士、欣旺达副总裁梁锐、科达利董事长励建立、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大族激光副总裁黄祥虎、奥普特董事长卢盛林等行业领袖,围绕上下游协同锻造安全韧性供应链展开探讨。

行业嘉宾一致观点认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化信号已经非常明确,无论是在装机规模还是技术跃升等方面,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实现全球领先。供应链环节的强链、补链,也将成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发展的强劲支撑。

 

10.jpg

 

材料端,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能扩张、产地配合、提质降本等多方面保障核心客户的供应需求,匹配核心客户的发展节奏。

装备端,基于动力电池迈入TWh时代亟待产能升级、技术升级及管理升级,设备企业要持续工艺迭代,结合深度学习、AI技术、大数据,推动数智化精益制造,赋能动力电池极限制造。

 

转载自:高工锂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