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电动化、储能大势势不可挡。
汽车端,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前越过25%,并向30%强势逼近;欧洲、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觉醒,增长潜力继续迸发。
储能端,在国内,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电力储能尤其是新能源发电侧配储市场加速启动;在海外,受欧洲能源危机、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户用储能需求激增。
大需求引发供给侧新变局。从材料领域看,当中包括锂电材料价格的走势变化;跨界者疯狂涌入,产能过剩“警钟”敲响;电池性能要求提升,新技术层出不穷,材料企业门槛越来越高;中下游企业针对上游资源的掌控博弈加剧;面向百万吨供应级别,企业部署数字化运维与零碳化转型等。
从设备领域看,材料、电芯、系统结构创新迭代加快,不断驱动锂电设备企业探索新工艺、新技术;同时,动力电池要向极限制造迈进,这包含极限效率、极限品质、极限成本,需要导入新思路、新角色等。
与此同时,出海成为头部企业的“必答题”。2022年是中国锂电产业链走向全球的关键年,中国企业首次以产业链形式走向全球市场,迎接历史性发展机遇。
2022年,锂电产业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迎来哪些新风向,呈现出哪些新特点?从以下关键词可见一斑:
销量大增
动力电池产业正在驶向新征程,这一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渗透率在四季度连续三个月超过30%。
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相较2021年高出12.1%。
从渗透率来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提前完成了25%的渗透比例。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突破40%。
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新能源汽车厂商在强竞争环境下已经开始分化,新能源赛道淘汰赛逐渐开启。随着补贴正式退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全面进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
储能市场迎来全球性增长拐点,GGII数据显示,2022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30GWh,同比增长170.8%。
在国内,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电力储能尤其是新能源发电侧配储市场加速启动;在海外,受欧洲能源危机、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户用储能需求激增。
锂价疯涨
锂价疯狂的走势,是贯穿锂电产业2022年一整年的热度关键词。
其一,锂价的失控让产业链中下游叫苦不迭。Pilbara锂矿拍卖价格持续创新高,对于全球锂盐价格的上涨不断推波助澜。
从价格走势看,3月,电池级碳酸锂均价首度突破50万元/吨,较去年同期涨幅达510%。4-8月,电池级碳酸锂稍有回落,价格在45万-49万之间震荡。9月,电池级碳酸锂散单报价再度迈过50万元/吨大关,并一路向上顶破60万元/吨。直到11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才逐步回调。截止12月31日回落至52万元/吨以下。
其二,全球锂矿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辅一开年,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电池企业就加快海内外锂资源的布局,锂盐巨头不甘示弱紧随其后。而后,雅江斯诺威矿业股权遭“天价”哄抢;矿业巨头、上市公司等也纷纷加入到抢矿阵营。
全球主要规划锂资源开发进度或难以匹配需求增长的速度与量级,且鉴于资源项目的复杂性,其实际开发进度不确定性较高。新能源汽车+储能市场持续的需求拉动下,锂盐整体仍将处于供给紧平衡的状态。
产业出海
全球新能源市场发展的确定性进一步增强,2022年尤其显著的两大变化:一是,双碳战略目标推进下,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在完全开放的空间环境下发展。二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已经走在时代的前面,首次以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形态为世界提供产品和服务。
产能出海: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比亚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远景动力、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中国电池企业都已经在欧洲、美国等地规划布局了生产基地;容百科技、杉杉股份、格林美、新宙邦、天赐材料、恩捷股份、星源材质、中伟股份、科达利、天奈科技等一批中国锂电材料企业也宣布将在欧洲或北美建设工厂。
技术出海:中国动力电池技术正在成为一张新的中国名片,在方形、圆柱、和软包电池技术创新方面给出了极具特色的解决方案,成为了全球动力电池创新2.0的引领者。宁德时代基于CTP技术的LFP电池产品获得了众多国际车企的认可;中创新航的创新锂电池产品将配套BMZ集团产品;国轩高科获得大众三元和LFP标准电芯定点;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三家中国电池企业获得了宝马46系大圆柱电池订单……
资本出海:伴随着中国锂电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提速,产业链企业也在加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目前,国轩高科、格林美、杉杉股份、科达制造、欣旺达发行的GDR在瑞交所正式上市交易,先导智能、星源材质、杭可科技GDR瑞士上市已获证监会核准;天赐材料、华友钴业GDR瑞士上市获证监会受理。
零碳转型
2022年,欧盟率先发布了一揽子政策,如欧盟电池法提案,欧盟碳边境调节税等。动力电池产业链要走向全球,零碳转型已经势在必行。可以看到,动力电池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已经在积极行动,以零碳产品、零碳工厂、零碳产业园等形式积极部署,迎接产业新挑战。
电池端,宁德时代、蜂巢能源、远景动力、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零碳计划并陆续推进。主要实施的路径是:1、分析锂电池的碳足迹构成和降碳路径,实现绿色制造低碳化;2、生产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边缘计算、射频技术、5G等技术,实现智能制造数字化;3、实现资源利用循环化。
材料端,天赐材料、巴莫科技、格林美、华友钴业等企业积极打造零碳示范工厂标杆。主要通过产线自动化、装备大型化、产业绿色化、制造智能化、工艺短程化、运营数字化等方式,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电池创新2.0
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在策动全球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新一轮电池创新以“结构+材料”创新为主。
结构层面,宁德时代发布CTP 3.0麒麟电池;中创新航发布OS高锰铁锂电池;蜂巢能源发布龙鳞甲电池;孚能科技发布SPS大软包电池系统;瑞浦兰钧发布问顶电池;欣旺达发布超级快充动力电池产品SFC480……
材料层面,LFMP、M3P、无钴电池、固态、钠离子、高锰化等材料体系进入产业化量产前夜。围绕着新结构和新材料体系的演化,以硅系负极、LiSFI电解质、复合集流体、补锂材料等一大批相关材料也进入了产业化加速新阶段。
站在全球电池技术竞争的大视野下,除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之外,越来越多电池企业加入到全球市场竞争当中,这也让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开始领跑全球,为全球交通电动化和能源体系变革提供技术赋能。
“叠时代”开启
动力电池结构向长薄化方向演进,叠片技术可以更好地发挥长电芯的优势,使其在能量密度、安全性、一致性等方面表现更佳。
当前,包括比亚迪刀片电池、蜂巢能源短刀电池、中创新航OS电池、亿纬锂能LF560K储能电池、欣旺达SFC480快充电池等,都是以叠片工艺来实现,头部电池企业的快速导入,已使得叠片设备在动力电池领域加速渗透。
叠片工艺效率取得突破性进展,蜂巢能源发布最新一代叠片技术3.0“飞叠”技术,叠片效率达到0.125秒/片。叠片工艺的更迭正在电池端引发连锁反应,叠片渗透率预计会进一步提速,锂电产业将 加速驶入“叠时代”。
产能过剩“灰犀牛”
市场需求叠加价格上涨驱动原材料端纷纷扩产,跨界企业也携巨资疯狂涌入。强势的产能扩张与原本的市场缺口需求悄然发生扭转。
2022年下半年,随着各类锂电材料的产能快速释放,大部分锂电材料的供需关系从2021年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需平衡,部分材料甚至出现产能过剩,导致相关锂电材料价格从高位大幅回落。
其中,VC添加剂的市场价格较年初已经下降75%;六氟磷酸锂、PVDF、电解液、硫酸钴等材料的价格较年初下降均超40%;负极材料、隔膜、铜箔等材料的价格也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
目前,磷酸铁锂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六氟磷酸锂、VC、PVDF、铜箔等锂电材料行业规划总产能分别超1000万吨、1400万吨、600万吨、70万吨、9万吨、20万吨、250万吨,普遍超出2025年市场预计需求的2-5倍。
若上述大部分规划产能如期释放,除隔膜和三元材料外,磷酸铁锂、负极材料、电解液、铜箔、VC、六氟磷酸锂、PVDF等锂电材料都将面临大幅过剩的竞争态势。
车企自建电池
受制于对核心部件——动力电池在供给、价格和技术等方面的掌控能力,车企下场自研、自产电池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总投资109亿元项目动工;奇瑞汽车斥资百亿元建设动力电池工厂;蔚来、小鹏、小米等造车新势力先后成立和投资了电池企业,主要从事动力电池生产制造、电池材料研发等。
机遇来看,车企布局动力电池,有利于增强产业链话语权,掌控电池核心技术,一定程度上保障电池供应与降本增效,而这或将进一步加剧电池行业得竞争。
挑战来看,车企在电芯材料、系统集成、电池管理等关键领域与电池企业会形成一定技术差距,这将影响整车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受制于多尺寸、多样化产品需求,电池产能规模效应受到掣肘,成本也将难与电池企业抗衡。
材料产业一体化布局
一体化布局成为电池材料企业发展的共识,这更加符合下游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未来对供应商的要求。
正极材料方面,从金属原料到精炼产品再到电池材料(锂/镍/铁/磷矿-三元/铁锂前驱体-三元/铁锂正极材料)的垂直一体化业务布局,已经成为正极材料头部企业发展的新形态。
负极材料方面,头部企业也在积极加快石墨化、炭化及上游原材料等一体化产业链布局,提高成本优势及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满足下游客户需求。
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带来的低成本及产品也标志着锂电材料正在大宗化趋势迈进。在此背景下,氟化工、磷化工、钛白粉化工等巨头也相继大手笔奔袭入场。
大化工企业有望凭借资源优势、规模效应及产业链一体化能力,具备规模及成本优势,为锂电材料的市场竞争格局带来新变量。
新一轮IPO大潮
“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全球竞技的关键新赛道,锂电产业也成为市场上最热门的投资板块。
2022年,资本市场迎来锂电产业链企业的集体狂欢。其中,成功IPO的企业包括中创新航、华宝新能、豪鹏科技、紫建电子、天力锂能、帕瓦股份、信德新材、瑞泰新材、华盛锂电、铜冠铜箔、中一科技、腾远钴业等企业。
同时,蜂巢能源、瑞浦兰钧加速IPO进程;曼恩斯特IPO过会;逸飞激光首发上市获得通过;思客琦也拟冲刺创业板IPO上市;誉辰智能恢复科创板IPO发行上市审核;宏工科技创业板IPO获受理等等。
此外,新能源汽车继续资本狂欢,长安新能源、广汽埃安、智己汽车、阿维塔、岚图汽车、哪吒汽车、洛轲汽车纷纷拿到融资;二线动力电池企业形成资本新“洼地”,力神电池、蜂巢能源、瑞浦兰钧、星恒电源、巨湾技研、欣旺达等也拿到了巨额投资;新电池、新材料、电池回收领域也引发了新一轮投资热。
站在新能源企业角度,战略融资、IPO似乎也成为锂电产业链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资本的作用,不仅关系着企业在产能、技术、供应链等环节的竞争力的提升,影响市场占有率。同时,一旦现阶段在资本市场“掉队”,企业的发展节奏及战略规划也将深受困扰。
转载自:高工锂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