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选择语言
员工通道
返回
选择语言
返回
2023锂电产业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4-01-31

2023年,中国锂电产业面临降速换挡,驶入新产业周期。在产能过剩、市场分野和技术跃升等多重变局下,企业需灵活应变。短期过剩压力大,但长期市场前景广阔。中国锂电产业正积蓄力量,领跑全球技术创新。


1、产能过剩

与2022年供需两旺形成对比的是,2023年锂电企业投扩产的集中释放叠加下游需求增速放缓,直接导致了产业内的结构性过剩。根据2023年统计的已投产和在建产能,实际的市场供给已经超过了2025年锂电市场的需求。

产业链供需结构的失衡最终也导致年初以来锂电全产业链的去库存,根本上也是去供给的调整。根据多家头部上市公司库存数据观察,行业内的库存水平普遍从2023年初的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调整到了年底的一个月甚至更低。从产能利用率来看,GGII数据显示,一季度部分锂电企业产能利用率甚至跌破40%,在2023上半年,锂电产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也从2022年的87%跌破50%。

《拐点、反弹与分化 92家锂电上市公司半年报复盘》

《锂电材料产能过剩 “迷雾”笼罩新入局者胜算几何?》


2、资本退潮

结合今年的产业形式,锂电产业迈入深水区。产能过剩与价格战逼迫锂电企业削减资本开支,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供应链风险与下游新能源车市带来的需求风险,提升了资本的避险情绪。从投融资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锂电产业共发生96起投融资事件,相比2022年同期下滑近20%。

此外,围绕2023年新能源产业的估值调整,一二级市场联动,使得锂电产业链各环节企业股价接连下跌。

GGII预计,2023-2024年将是锂电产业链走向资本市场的高峰期,但是在IPO方面,监管层提质增效、扶优限劣,这也使得IPO出现阶段性收紧的局面,今年以来锂电领域已出现多家企业冲刺IPO转板甚至终止的情况。

《83家企业IPO闯关 锂电上市潮“海水”与“火焰”》

《锂电投资上半年,谁在逆势吸金》


3、出海

不同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朝40%迈进,以欧美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增速快、空间大。市场数据显示,欧美等发达工业化国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普遍低于25%,而且欧美各国新能源转型动力强烈,已接连颁布政策扶持新能源产业链增长。

从国内出口数据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的出口金额达7989.9亿元,同比增长41.7%,已经连续14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伴随着全球新能源发展趋势和出口的高速增长,中国锂电企业已形成浩浩荡荡的出海大军。中国锂电企业集体出海背后,也是中国锂电产业链在一体化进程、技术工艺等多方面形成的领先优势。尤其是头部锂电企业,已通过合资入股、投资设厂、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拓展出海渠道,在全球市场需求释放与产能错位的当下,中国锂电企业也屡屡囊获出海大单。

《欧美法案夹击新能源,锂电出海如何应对?》


4、电池创新涌动

下游对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快充等综合性能的永恒追求,倒逼动力电池系统创新求变。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梳理,2023年国内电芯厂商、车企发布了近20款电池产品,既包括结构领域的创新,也包括了正负极等电化学材料领域的创新。

从产品创新的特点来看,2023年电池产品技术产品聚焦于四大方向:第一是安全性的提升;第二是能量密度的突破;第三是快充性能进阶;第四个是一体化、轻量化带来的减重。

《神行、乾坤、凤凰、金钟罩…… 2023国内电池创新技术盘点》

《动力电池超级快充技术“加速跑”》


5、市占率集中

锂电产业的结构性分化带来锂电企业终端市占的分化,尤其是头部电芯厂商市占越来越高。根据高工梳理,2020年Top10电池厂商的装机市占占比为91.8%,2023年1-11月Top10电芯厂商装机市占占比达到97.2%。

市占背后也是企业经营实质的变化,根据高工锂电对2023年锂电产业追踪,在库存消化、产能利用率、利润率、现金流、研发投入等多个指标上看,头部企业的表现均优于腰部及以下的企业。头部电芯厂商市占的提升也表明,头部厂商凭借品牌、资金、规模、技术、渠道建立的优势不断扩大、稳固,行业竞争格局正趋于稳定。

《2023锂电材料价格狂跌 “剩者为王”时代已至》

《国内TOP10电池大厂市占破97%》


6、零碳转型

全球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底色,欧盟《新电池法》的通过实施更给全球零碳转型注入动力。在这种背景下,绿色低碳能力也对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分工的地位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力。

基于零碳路径的思考,中国锂电企业正加速零碳转型。宁德时代、远景动力、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等企业已开展相关措施实现全生命周期降碳,推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

《“零碳战略+凝聚态电池”发布看宁德时代的长期主义》

《“最严”碳足迹门槛,中国锂电出海如何跨过?》


7、大圆柱电池加速“渗透”

特斯拉发布的4680大圆柱电池带来能量密度、安全性和生产规模效率的变革,并引发了国内参与大圆柱电池创新研发的浪潮。目前,国内参与大圆柱电池研发的电池企业及车企已达数十家,头部电池电池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远景动力等均已经大圆柱电池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随着产业化突破不断,业内普遍预计,2024年大圆柱电池将迎来量产时刻。GGII表示,目前3系和6系大圆柱电池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装机配套,预计2027年全球大圆柱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达300GWh。

《46大圆柱产业化“破晓”》

《开局2023:大圆柱进入规模化扩产“拐点”》


资料来源于:高工锂电